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知识  > 畅律动态  > 查看详情

长沙律师咨询:为何签了《离职协议》,员工仍要求企业赔偿,还胜诉?

来源:畅律动态 作者: 时间:2020-10-23 11:27:32

10月份的手机界有点忙,发布会扎堆。

一加科技也不例外,一加8T已于10月15日正式亮相。但就在10月16日晚间,一加收到了一份告别,来自陪伴了七年旗舰之旅的联合创始人:

一加科技(OnePlus)联合创始人裴宇(Carl Pei)在OnePlus英文版论坛上发布一篇题为“谢谢”的帖子,确认从一加科技离开。

裴宇表示,在一加工作了将近7年之后,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告别。

同样也是在10月,据公开消息显示,已在阿里任职10年的阿里天猫精灵事业部运营及市场总经理杜海涛(花名:释空)将离职,已经在内部沟通完毕,开始工作交接;

国联证券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裁杨明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杨明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
……

于企业而言,人员流动是一件常发且很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做好离职环节的合规作业;即,企业该如何规范员工的离职手续?

实务中,有不少企业和员工在办理离职交接时,就相关手续的办理、劳动报酬结算、经济补偿金等财务结算达成合意并签署协议。

//

然而,在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履行支付义务后,员工又以金额低于预期或低于法定而主张协议无效,要求公司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差额、或支付加班工资、未休年休假等。

那么此时企业与员工之间签署的离职协议是否有效呢?员工对其权利义务的处理是否会被法院支持?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规定进行考量,离职协议性质本身属于对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权利义务的重新安排。

在不违背底线基准的前提下,法院一般考虑和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协议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显失公平的,法院也会判定无效,如关于工伤待遇赔偿款的约定远低于法律规定待遇标准。

//

《离职协议》,旨在明确规范企业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并清结权利义务。

实务中,《离职协议》常见的风险在于,员工虽签了协议但离职后仍向企业主张权利,甚至提起劳动仲裁、诉讼,还胜诉;主要原因在于《离职协议》没签到位。

因此,妥善起草《离职协议》对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劳动关系解除问题至关重要。

为此,大方总结了《离职协议》条款设计及签订的六项实用提示:

一、明确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基本事实

首先,《离职协议》中应当准确规范填写企业和员工基本信息,并就劳动合同关系事实进行明确,例如劳动合同的期限、岗位、工资支付等。

二、明确“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的合意以及时间

无论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的背后存在何种缘由,在《离职协议》中都有必要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致同意双方劳动合同关系的解除/终止。
另外一方面,离职带来的很多系列问题都与解除日期相挂钩,如:根据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及年假补偿等。
因此,《离职协议》中要明确约定具体的解除/终止时间,予以明确约定。

三、明确并规范员工离职后的善后安排

(一)财务结算
为避免日后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若员工离职时还有未结清的财物,如薪资报酬、福利待遇、经济补偿、借款等各类费用,法律顾问建议企业在《离职协议》中明确规定未结清的全部财物内容,以及结算时间。

//

(二)工作交接
明确规范员工工作交接时间及要求,及员工拒绝工作交接的后果。法律顾问建议,在《离职协议》中详细规定员工应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在约定的解除日之前完成所有的工作交接流程。

有关工作交接的条款中应包含一项清单,其中非穷尽地列举应予归还的公司财产。

还可将归还所有未被损坏的公司财产与单位支付约定的离职补偿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挂钩。

//

(三)其他手续

办理好员工离职证明、社会保险和人事档案的转移手续,这也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建议可以在《离职协议》中予以明确相关安排。

四、保密条款设置

针对公司核心人员、高管人员以及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离职时明确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若需员工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企业可与员工另行签署《竞业限制协议》并应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倘若企业与员工签订过此类竞业限制协议,企业可以在《离职协议》中确认其是否决定免除员工的竞业限制义务。

五、免责条款

为避免离职后企业与员工就劳动合同关系存续及解除终止仍引发争议,可约定免责条款。

如果争议双方意图达成彼此间彻底的“了断”,约定一项免责条款极其关键。涉及劳动关系解除时,免责条款通常也属于必备条款。

实践中,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往往有一些被搁置的要求或主张,直到劳动合同解除时才被员工提出。如:主张要求加班工资、未休年假的补偿及奖金等。

因此,建议在《离职协议》中妥善约定免责条款。

六、最终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避免劳动合同关系尚有未清结问题,可设计一次性最终解决方案条款;当前该条款在司法实践中,获得了法院的支持。 

//

司法实践中,离职环节引发的争议,大多数会以用人单位败诉告终。

不管是解除还是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签订《离职协议》是规避风险的比较好方式,也是员工合规管理中的最后、最关键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